血糖監測:掌握健康的關鍵
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,定期監測血糖是管理疾病的重要一環。單靠每1-3個月回診時的檢查,並不足以全面了解血糖控制情況。
透過自我監測,您可以更清楚飲食、運動和藥物如何影響血糖,並與醫療團隊討論更有效的管理策略。
一、為什麼要監測血糖?
- 了解血糖變化:血糖會受飲食、運動、壓力和藥物影響,定期監測有助發現異常波動。
- 調整治療方案:根據血糖數據,醫生可調整藥物或胰島素劑量。
- 預防併發症:良好的血糖控制可減少糖尿病相關併發症(如心血管疾病、神經病變)。
二、如何監測血糖?
- 傳統指尖血糖監測
- 適用對象:所有糖尿病患者,尤其是使用胰島素或需密切監測者。
- 建議頻率:
- 胰島素治療者:每天至少3次(餐前、睡前,必要時餐後2小時)。
- 非胰島素治療者:依醫囑調整,建議包含空腹及餐後血糖。
- 注意事項:
- 確保試紙未過期,並正確保存(避免潮濕、高溫)。
- 採血時避免擠壓指尖,以免影響結果。
- 定期比對血糖機與醫院檢測數據(空腹時比對更準確)。
- 連續血糖監測儀(CGM)
- 適用對象:血糖波動大、需更精細監測者(如第1型糖尿病或妊娠糖尿病)。
- 優點:
- 24小時即時監測,提供血糖趨勢圖。
- 減少指尖採血次數,提升便利性。
- 使用方法:
-
- 將感測器貼於上臂或腹部(依產品說明)。
- 透過手機或接收器讀取血糖數據。
- 每7-14天更換感測器(視品牌而定)。
- 注意事項:
- 需定期校正(部分品牌需搭配指尖血糖檢測)。
- 避免劇烈碰撞或長時間浸泡水中。
三、常見誤差原因
- 試紙過期或受潮。
- 採血量不足或過度擠壓。
- 酒精未乾即採血。
- 血糖機未定期清潔或校準。
四、血糖控制目標
- 空腹血糖:4-7 mmol/l
- 餐後2小時血糖:10 mmol/l
- 糖化血色素(HbA1c):<7%(依個人狀況調整)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