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糖監測:掌握健康的關鍵

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,定期監測血糖是管理疾病的重要一環。單靠每1-3個月回診時的檢查,並不足以全面了解血糖控制情況。

透過自我監測,您可以更清楚飲食、運動和藥物如何影響血糖,並與醫療團隊討論更有效的管理策略。

一、為什麼要監測血糖?

  • 了解血糖變化:血糖會受飲食、運動、壓力和藥物影響,定期監測有助發現異常波動。
  • 調整治療方案:根據血糖數據,醫生可調整藥物或胰島素劑量。
  • 預防併發症:良好的血糖控制可減少糖尿病相關併發症(如心血管疾病、神經病變)。

二、如何監測血糖?

  1. 傳統指尖血糖監測
  • 適用對象:所有糖尿病患者,尤其是使用胰島素或需密切監測者。
  • 建議頻率
    • 胰島素治療者:每天至少3次(餐前、睡前,必要時餐後2小時)。
    • 非胰島素治療者:依醫囑調整,建議包含空腹及餐後血糖。
  • 注意事項
    • 確保試紙未過期,並正確保存(避免潮濕、高溫)。
    • 採血時避免擠壓指尖,以免影響結果。
    • 定期比對血糖機與醫院檢測數據(空腹時比對更準確)。
  1. 連續血糖監測儀(CGM
  • 適用對象:血糖波動大、需更精細監測者(如第1型糖尿病或妊娠糖尿病)。
  • 優點
    • 24小時即時監測,提供血糖趨勢圖。
    • 減少指尖採血次數,提升便利性。
  • 使用方法
    1. 將感測器貼於上臂或腹部(依產品說明)。
    2. 透過手機或接收器讀取血糖數據。
    3. 每7-14天更換感測器(視品牌而定)。
  • 注意事項
    • 需定期校正(部分品牌需搭配指尖血糖檢測)。
    • 避免劇烈碰撞或長時間浸泡水中。

三、常見誤差原因

  • 試紙過期或受潮。
  • 採血量不足或過度擠壓。
  • 酒精未乾即採血。
  • 血糖機未定期清潔或校準。

四、血糖控制目標

  • 空腹血糖:4-7 mmol/l
  • 餐後2小時血糖:10 mmol/l
  • 糖化血色素(HbA1c:<7%(依個人狀況調整)

參考資料1.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. (2023).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. Diabetes Care, 46(Supplement_1).2.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. (2023). Guidelines for Diabetes Management.

健康醫說



本網站的醫療資訊由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黃渭湘醫生提供,只供參考及教育用途,並不能代替醫生的臨床意見、 診斷或治療。如有任何健康或醫療問題,應向醫生作詳盡的檢查及面談查詢。本網站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商用。合理使用時須註明出處,並不得扭曲原意。

© drwongwaisheung.org All rights reserved. Design by ONNO


本網站的醫療資訊由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黃渭湘醫生提供,只供參考及教育用途,並不能代替醫生的臨床意見、 診斷或治療。如有任何健康或醫療問題,應向醫生作詳盡的檢查及面談查詢。本網站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禁止商用。合理使用時須註明出處,並不得扭曲原意。

© drwongwaisheung.org All rights reserved.Design by ONNO